现在的人,多的是吃货“潜力股”,不是正在吃,就是在吃的路上,好比说:
午饭还没安排上,就已经在思考晚饭吃什么;
明明刚吃饱,摸摸肚子,还有另一个胃来装奶茶;
看个影视剧,备好薯片饼干水果,嘴巴根本停不下来......什么叫唯美食不可辜负?这就是~
不过适量吃可以,但每次一口又一口,不加节制,就得当心病从口入了。
01
多一口主食:肥胖+肠胃不适
有人贪吃,多吃几筷;有人怕浪费,多扒几口。殊不知这样吃,一不小心就容易吃撑。
长时间吃太饱,食物在体内无法被及时消化,会转换为脂肪储存起来,导致肥胖;并且,也会加重肠胃的消化负担,甚至损伤胃黏膜,引起一系列胃肠道疾病。
此外,一下子吃过多,还可能刺激胰岛素持续大量分泌,进而诱发糖尿病。
★ 健康吃主食指南
主食不可不吃,但吃时要注意这两个原则:
① 只吃七八分
也就是吃到似饱非饱,可多吃几口,但不吃也没关系时,就应该停下筷子了。
如果摸不准,可参照《中国居民膳食指南》的建议,成人每天摄入谷薯类主食250~400克为佳,约两个拳头大小的量。
② 混合搭配
每日主食中,除了吃米饭、面条和馒头, 猜不透丁当可多吃些粗粮杂豆,不仅能增强饱腹感,还能补充维生素、膳食纤维等物质,避免血糖骤升。
02
多一口油:三高+心血管疾病
有调查发现,我国目前平均每人每天烹调油消费量达到40多克,远远超过推荐的摄油量。
而油吃太多,会增加血液中甘油三酯和胆固醇的含量,导致高血脂。
同时,过剩的脂肪酸堆积在血管内,还会引起高血压和动脉硬化、血栓、脑中风等心脑血管疾病。
★ 健康吃油指南
① 每天2~3瓷勺的量
炒菜时,切记控制好油量,每人每天宜控制在25~30克,大概2~3瓷勺左右。
如果家里有老年人、血脂异常及心血管疾病患者,那么最好将其每天用油量控制在20克以内。
② 多种油换着吃
不同的油,营养价值有差别。比如,玉米油和葵花籽油富含亚油酸,橄榄油和油茶籽油里面单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较高。
所以,建议家中常备2~3种油,服务领域多更换烹调油种类,帮助均衡营养。
③ 多用蒸、煮、焯等烹饪方式
烹饪食材时,多以蒸、煮、清炒、凉拌为主,少用煎、炸等烹饪方式,同样有利于减少摄油量。
03
多一口盐:伤肾+骨质疏松
世界卫生组织建议,每日食盐量应控制在6克内。
然而,国人却是食盐“重度患者”,据疾控中心调查数据指出,我国18岁以上居民每日盐摄入量高达10.5克。
盐吃太多,易导致细胞内外的钾钠比例失衡,促使血压升高。
而且,多余的钠需从肾脏排出,这一过程会增加肾脏负担,久而久之容易损害肾脏,甚至导致肾结石。
另外,过量摄入盐,还会加剧人体钙的流失,加大患骨质疏松的几率。
★ 健康摄盐指南
① 多用含盐量少的调味料
如利用醋、芝麻酱、香料、胡椒、葱蒜、柠檬汁等来添香加味,起锅装盘时再加点盐。
② 避开“隐形盐”
酱油、味精、蚝油、番茄酱、甜面酱、浓汤宝等这些调料,所含盐分不低,不建议多放。
香肠、腊肉、熏肉、午餐肉、腌菜、奶酪、蛋糕、饼干、面包、冰激凌等,也属于高盐食品,买之前注意多看配料表。
04
多一口糖:毁牙+衰老
心情不佳时吃点糖,能让人体分泌大量多巴胺,调节心情。但糖吃多了,就不是件开心的事了。
实际上,大部分糖没有任何营养成分,吃太多易伤牙齿不说,还会导致发胖、衰老,诱发糖尿病、脂肪肝等疾病。
有相关研究显示,长期偏好高糖食物的人,平均寿命比起正常饮食的人会缩短10~20年!
★ 健康摄糖指南
① 最好控制在25克内
每人每天糖摄入量限制在25克内较好,最多不宜超过50克。此外,高糖食物建议放在餐前吃,能减轻代谢负担,并避免热量“超标”。
② 注意藏糖大户
像是坚果、麦片、芝麻糊、藕粉、酸奶、肉干、肉脯、薯片、沙拉酱等,糖含量很高,建议少吃为妙。
无糖食品虽没有蔗糖,但一些成分同样是糖的衍生物,如木糖醇、山梨糖醇、麦芽糖醇等,吃多也可引起肥胖。
05
多一口酒:伤肝+易致癌
酒喝多了,最“受伤”的器官莫过于肝脏。
因为酒精需要在肝脏进行代谢,这期间会直接损伤肝功能,长期下来易增加患酒精肝、肝癌的风险。
除此之外,过度饮酒也是口腔癌、喉癌、食道癌、乳腺癌、结肠癌等多种癌症的帮凶!
★ 科学饮酒指南
酒能戒就戒,实在嘴馋了,注意:
① 控制饮用量
每人每周摄入酒精量不可超过100克,相当于200ml白酒或一瓶750ml的葡萄酒或五瓶375ml的啤酒。
② 多搭配解酒食物
喝酒前,最好吃些淀粉或高纤燕麦片,来减轻酒精损伤。喝完酒后,可吃些浓米汤、绿豆汤或葡萄,有助于加速乙醇排出,起到解毒醒酒的效果。